中国有多缺石油?70%依赖进口,“贫油国”的帽子还是没甩掉

2024-11-22 14:25

石油被誉为“工业的血液”、“黑色的黄金”,是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,甚至能左右历史的进程。石油让美国、苏联崛起,让纳粹德国、旧日本帝国灭亡,让沙特阿拉伯、阿联酋这样的国家成为富国,也让伊拉克、委内瑞拉这些石油国家遭到灭顶之灾。


因此,有没有充足的石油供应,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。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工业大国来说,石油就是命脉,没有稳定的石油供应,一切都无从谈起。


但遗憾的是,我国本土并没有充足的石油供应,70%以上的原油依赖进口,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。


可能有人会问了,我国不是有大庆油田、胜利油田吗?不是早就摘掉“贫油国”的帽子吗,为什么还会缺石油呢?


曾几何时,我国连一滴石油都无法出产,西方专家认为我国境内没有可开采的石油。1959年,我国在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发现大型油田,正值国庆前夕,因此命名为大庆油田。随着大庆油田的陆续开发,油田附近形成城镇,再形成城市,就有了我国第一个石油城市大庆。


1961年,山东省东营市境内又发现了胜利油田,成为仅次于大庆的第二石油生产基地,基本满足了我国当时的工业生产需求。


靠大庆油田、胜利油田,我国石油产量很快突破1亿吨,不仅能满足国内重工业生产需求,甚至还能出口换外汇,一直到1993年,我国才从石油出口国变成进口国。


差不多同一时间,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,工业规模快速扩张,国内石油消耗量大幅度增加,当时我国石油年产量仅1.5亿吨,连自己都不够用,就不用说出口了。


以国内的眼光看,大庆油田、胜利油田都是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,年产量在千万吨级,但放在世界范围内就不够看了。


目前,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亿吨,只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.58%,在世界排名第13位;石油年产量2.08亿吨,在世界排名第6位。


与俄罗斯做一下对比,俄罗斯石油总储量约109亿吨,石油年产量约5.48亿吨。目前全球第一大石油储量国和生产国是沙特阿拉伯,石油总储量约366亿吨,石油年产量5.91亿吨。


也就是说,中国用世界排名13的石油储量,保持着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地位,压力之大可想而知。


即便如此,国内生产的石油也远远不够生产所需。数据显示,我国在2022年石油消耗量达7.1亿吨,平均每天消耗石油1479万桶,仅次于美国,每年大约有5亿吨的石油缺口。


2023年,我国从国外进口了5.64亿吨,同比增长11%,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。其中,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出口国,年交易量达1亿吨,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19%。


剩下几大对华石油出口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、伊拉克、马来西亚、阿联酋、阿曼、巴西、安哥拉、科威特、美国以及卡塔尔,对华石油出口量均在千万吨级。


在交易量最大的几个国家中,俄罗斯、沙特阿拉伯、伊拉克、马来西亚等国与我国关系友好,进口量就比较大,进口量占比基本在10%到20%,但占比最多的俄罗斯也不超过20%。


另外,我国还与尼日尔、阿尔巴尼亚等国建立了石油贸易关系,2023年向我国出口石油总量不足1吨。如此低的贸易量,仅仅是为了维持象征性的石油贸易关系,只要有需要,随时可以扩大贸易规模。


整体来看,我国石油进口格局呈现出局部集中、全局分散的现象,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确保石油贸易的安全。


那么,我国作为一个世界级大国,为什么这么缺石油呢?


理论上,石油广泛存在于大规模的古代沉积盆地中,只要产生“油气生烃区域”,就会有大量石油富集。而石油主要是由远古动植物尸体掩埋后形成的,物种越丰富的地区,石油储量就越多,比如波斯湾、墨西哥湾。


但是,我国的沉积盆地主要是由陆上湖泊形成的,物种丰富程度和海洋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,就可以理解我国油田为什么这么少了。


而且我国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线距离很近,地质活动非常活跃,在长年累月的破坏下,地质结构早就支离破碎,也就无法产生油气生烃区域,即使有石油数量也很少,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。


早在19世纪,石油界就有论断,石油形成于海相沉积物中,由动物的残余物衍生而来,中国大陆属于陆相沉积,不可能形成大油田。


后来科学研究证实,石油不仅存在于海相沉积,也存在于陆相沉积中,根据这一理论,我国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规模储油构造,在南黄海、东海、珠江口、四川、新疆等地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构,我国从此进入石油高产阶段。


但是,随着我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国,这些陆相沉积油田就不够用了,不仅出油少,而且埋藏较深,钻井七八千米都不一定出油,而中东石油国家钻井一两千米就能出油,产量、品质都比我国好得多。


以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为例,它的产油层深度只有2200米,但已探明储量高达107亿吨,是我国石油总储量的三倍,而且平均每吨石油的开采成本不到10美元。


相比之下,我国大庆、胜利这些老油田,早就到了濒临枯竭的地步,有的钻井钻探深度在万米以上,需要大量注水才能稳定产油。据悉,大庆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已达95%,这种石油勉强可以用于国内生产,但放在国际上就毫无竞争力。


我国也一直在勘探新油田,但浅层油田已基本开发殆尽,只剩下致密性砾岩油田。这种油田的石油都藏在岩石缝里,钻探难度极大,而且成本高昂,不适合大规模商业开采。


因此,我国石油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严重依赖进口,必须和各大石油国建立密切的贸易关系,避免因国际动荡导致出现石油安全问题。


目前,我国石油进口主要依赖海上油路,主要就是马六甲海峡,很容易被卡脖子。虽然我国已经在开发巴基斯坦-瓜德尔港和缅甸-皎漂港陆上油路,但陆上油路与海上油路相比存在天然上的运力劣势,只能作为补充而不能取代。


不过,我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在走多元化路线,重点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,包括光伏、水能、电能、风能等,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6%。在未来,我国产业结构将以电力为主,用新能源电力逐步取代石油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摆脱对石油的依赖。